文丨中童传媒记者 六月
所谓五控,即:控区、控货、控价、控效期、控库存。
做到五控很难吗?
说难很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在于品牌对自己的定位,对销量任务的设定。
负重前行
奶粉注册制之前,好几个奶粉品牌都轮流做过中国婴配粉的老大,有过曾经辉煌的历史。
因此,很多人认为婴配粉市场没有永远的老大,风水轮流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拼一把,怎么知道下一个品牌老大不是自己呢?
一位奶粉品牌操盘人这样说道:“现在挤不进TOP10,以后就没机会了。”
所以,很多奶粉品牌都在负重前行,对体量的增长是没有设置天花板的,激进增长,血战到底。很多渠道商也在品牌长期的市场争夺战中,认清了品牌的态度,明白品牌对增长的渴望,更明白品牌默认窜货的态度。
但是,从二注过审的速度来看,政府还是觉得现在婴配粉品牌太多,从严把控,要继续降低婴配粉的品牌数量。
大局当前,已经有品牌看清了市场格局,不再做不切实际的春秋大梦,接受了自己“偏安一隅”的命运,找准自己的定位,降低销量的预期,推动市场良性的发展,反而能够取到渠道的拥护。
降低预期,减重前行
最近某婴配粉牌就提出要优化渠道交易模式,实现控区、控货、控价、控库存、控效期,加快渠道资金周转,加快产品的流转速度,不压款不压货,渠道用更少的资金,实现更好的销售,更好的盈利。
其品牌操盘人是一位母婴行业的资深人士,一直深扎在奶粉行业,能够提出这样的渠道策略,是因为了解现在母婴市场渠道商的现状。
占费用、库存多、出货慢、毛利低、门店账期收不回,这些都直击渠道的痛点。品牌不是不知道,只是选择性“失明”。有渠道商对中童传媒说:“算不过品牌的套路,看着体量做得很大,实际没赚多少钱。”
有的渠道和品牌紧紧“捆绑”,不仅不赚钱,还赔钱。
而这个品牌提出重回五控,其实只要品牌清楚自己的目标,不是不能做到,只是在长期的市场争夺中,有的渠道商已经忘记了还有这样的品牌愿意做。
还有一类品牌看清局势顺势发展,没有任何包袱。
这类品牌在诞生之时,就没有给自己设置过高的体量,清晰地知道和大品牌的差距在哪,就不会拿鸡蛋去碰石头,不会给自己设置必须完成的任务量,一切增长顺势而为,也给渠道留下足够的利润空间。
这类品牌在窜货管控上非常严格,严苛程度和取得的效果,在业内收获了渠道商乃至竞品的极大关注和好评。
比如近几年一款新兴的小众奶粉品牌,曾有一位代理商告诉中童传媒,最初接触这款小众品牌,是因为想给外地的一位顾客供货,结果发现窜货窜不来,了解一番,发现品牌方真的将控货做到了极致,控价也是动了真格。
现在的渠道需要有品牌力、有产品力,并且差异化突出的品牌,而奶粉新政和新国标之后,能过审的都是好奶粉,因此,能够让渠道赚到钱,才是最重要的。即使这样的品牌在整个生意大盘中占比很小,但是能保证每一笔生意都能赚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