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马场外围端着相机等候着群马的到来,拿着长焦依旧觉得太远,却被群马嘶鸣声震慑,不敢走近,只是在马场外围静静的等待。
马为六兽之首,迅疾、猛烈,虽为驯养,却自有脾性,三河马尤甚。群马奔腾而来,又绝尘而去,似乎只是瞬间。眼看着飞扬的尘土落下,群马又奔向了前方,意犹未尽,想要多拍一些骏马的身姿,却再也追赶不上群马的步伐。
在草原上,马群依旧是常见的景象,可是群马驰骋、尘土飞扬的场景却已不多得,在马场守护了许久,才得以看见。然而,只为这瞬间的奔腾,守护多久也是值得。尤其是在三河马的发源地,更有一种仪式感。
三河种马场是三河马的培育地,在三河马最繁盛的时期,马场饲养的三河马有3万多匹,曾经是我国工农业生产、交通和军队的首选品种,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马的优良品种”。然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随着机械化时代的到来,三河马逐渐被现代化的机械取代,退出原有的领域,纵然是宝马神驹,在时代的面前,也迅速衰落。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培育了三河马的呼伦贝尔农垦是最知道三河马珍贵,主动承担了保护三河马的重任:建立三河马保种站;有计划拨付保种资金;向国家提交三河马保种立项方案;建设三河马科技博物馆;研究开发三河马新的经济价值。
这些举措固然无法与时代抗衡,无法让三河马回到最繁盛的时期,却能够让三河马核心种群在草原长存。如今的三河种马场,早已不似当年规模,可是望着眼前的驰骋的群马,依稀能触摸当年的模样。望着群马奔腾而来,又绝尘而去,似乎看到了一个时代远去的背影。
▼宝马神驹,揭秘世界上血统最复杂的马种
三河马高大俊美、气质高贵,以强健、神速和骄人的业绩名扬天下,是家喻户晓的宝马神驹。在我国可查的赛马记录中,三河马是唯一能与外国马争雄的国产马,曾经在上海与外国马争雄,一战成名。
原以为,是三河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养成了三河马。真正了解后才知道,三河马是人类文明培育的物种,更是世界上血统最复杂的马种,最多时含有14个马的血统。影响三河马形成的主要马品种有蒙古马、后贝加尔马、盎格鲁诺尔曼马、盎格鲁阿拉伯马、顿河马、阿尔登马、奥尔洛夫马,三河马形成过程中主要外血品种有美速步马、英纯血马。
三河马的产生离不开额尔古纳草原丰美的水草和历史上多种良马的涌入。额尔古纳市位于呼伦贝尔草原北部,与俄罗斯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历史上,俄国人携带后贝加尔马,哥萨克人携带“后贝加尔马”、“奥尔洛夫马”、英国马和俄国“皮邱克”重挽马等马匹,白俄人携带后贝加尔马及其改良马,先后越过额尔古纳河,来到额尔古纳市境内定居;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人曾设海拉尔种马场,拥有英纯血、盎格鲁诺尔曼、盎格鲁阿拉伯、美速步等重型、中间型、轻种马,并分至额尔古纳三河地区50匹种公马。这些外来马种与当地优良的蒙古马不断杂交,在额尔古纳草原的养育中,形成独特的三河马。
三河马最初被称为海拉尔马,声名远扬后,中国农业部于1955年组织了针对这一优良马种的调查,认为其体尺外形、工作能力、历史形成可以作为马的一个独立品种,因其产地有哈乌尔河、根河、得尔布干河三条河流经过,而正式冠名为三河马。
三河马的改良离不开三河种马场的培育。1955年,国家在三河马产区组建三河种马场,对三河马进行有计划地品种选育培育,使其后代在质量数量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经过呼伦贝尔农垦人三十多年的辛勤培育,将三河马由普通民间杂交马改良为中国的一代名马,育种水平也成为养马领域里的典范。
三河马的历史并不久远,却是欧亚文明的碰撞的产物,是草原文明的缩影,承载着呼伦贝尔农垦人的辛勤与智慧,曾经在我国的生产、运输、战争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中国的一代宝马神驹。群马奔腾,愿如今的三河马,能在草原上找到新的方向。
作者简介:觉非行记,旅游体验师,旅游摄影师,各平台旅行家。
新浪微博:@觉非行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